150MM、6000吨!这家钢企重塑不锈钢板“厚”格局
近期,国内某头部钢企传来重大技术突破捷报。该企业成功破解不锈钢特厚板机械性能控制的技术难关,顺利完成某国际重点能源项目超6000吨、厚度≥80mm特厚板的交付任务。其中,最大单板厚度达150mm,单重极限达28吨,刷新了全球同类型产品交付规模的新纪录。
在全球高端装备制造领域,特厚不锈钢板的性能与成本始终是行业升级的关键制约因素。传统工艺下,特厚不锈钢板(≥80mm)生产一直受困于压缩比难题。为保障钢板机械性能,连铸坯轧制压缩比需≥3倍,而常规连铸坯厚度多在200-220mm,导致成品厚度上限基本锁定在70mm以内。若要生产更厚板材,只能采用模铸、开坯、热轧工艺,但这种方式生产周期漫长,成材率也较低。此外,超大模铸钢锭因凝固条件限制,易产生缩孔、大尺寸夹杂等冶金缺陷,轧制成板后难以通过高标准探伤检测。
面对这些难题,该企业技术团队另辟蹊径,创新研发全新工艺,成功攻克特厚坯料生产、坯料差温加热、控温控轧、特厚板在线固溶及板型控制等一系列技术瓶颈。生产出的钢板在全厚度拉伸性能、-196℃低温冲击性能、晶粒度控制、夹杂物等级等多项指标上,远超客户标准,实现高标准探伤零缺陷。这项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特种不锈钢厚板制造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,从过去的追赶者转变为如今的引领者,显著提升了国产特厚不锈钢板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。
依托新工艺的广泛适用性,该企业将相关技术拓展至全品类高端不锈钢材料生产。除304系、321系、316系等常见品种外,双相钢S32750、S32205、S32304等特厚板材也实现批量供应,极限厚度同样达到150mm,性能完全符合美标要求。截至2024年末,通过新工艺生产的特厚板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2000吨,广泛应用于能源、化工、LNG储运、特殊冶金等10余个高端领域。其中,某海外项目原本计划采购欧洲材料,在改用该企业新工艺生产方案后,交货周期缩短了8个月,赢得客户高度赞誉。
从打破进口依赖到实现全球领先,这家企业特厚板的量产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。从单一产品突破到全品类开花,其以硬核技术实力开创了不锈钢特厚板制造的全新局面,重新定义了全球不锈钢生产的“厚”时代,为中国制造深度参与国际竞争筑牢坚实根基。